close

今年夏天很熱,大前天下午來家裡安裝新冷氣的先生說,他從早上九點出來「跑行程」,要裝到晚上十點才能完成今天的進度。嘎逼問他這個夏天安裝幾台冷氣?回答的結果是「多到無法計算」。昨天帶麥帥去看獸醫,獸醫也抱怨今年熱的誇張,很多狗都有皮膚問題,因為太悶熱。

而新聞,則警告民眾,缺水缺得凶,恐怕得限水。

我想,每個人心裡多多少少都感覺到環境變化,變得很不怡人。也正是因為這樣,環境保護成為新聞焦點,「傷害環境」成為法律刑責;同時,因為法律審判並不從道德與價值來裁判,「不愛地球」的證據遠重於愛地球的心,所以攸關環境的道德價值,轉而成為一種商機,穿梭在消費的場域裡。

舉例來說,宅女我今早上網想買K牌的化妝水。來自紐約的K牌一向以「崇尚自然」與「愛護地球」為品牌精神;即便寄給客戶的宣傳品,也不忘加上一行「再生紙漿製造」,說明環保與商業共存的行動。嘎逼突然走近,看到螢幕上的瓶瓶罐罐,發出驚嘆:「喔,這麼貴!?」

沒錯,這瓶水因為「天然」、「自然」,無論它的效果如何,已經價值不菲。自然和天然不再只是一種獨白的價值,當地球開始與商業產生對話時,這個對話的結論就是「環保消費」,白話一點,等於「刷卡加成」。作為一個消費者,我突然覺得自己崇尚自然的價值變成一種「環保消費」的實踐。也就是說,無論如何,已經化約為消費。

這種例子很多。例如前天抬頭看到捷運站手扶梯上「澳洲純淨雪水」的廣告。那篇大的廣告版上,映入眼簾的是雪白的山峰山景,炎炎夏日這個廣告確實消暑,雪景上面寫著「空運來台」的類似標語,標榜消除疆界、跨地域的直取純淨。

或許有些人真心相信雪水比較乾淨。因為當我開始質疑廣告裡的天然/自然意象時,嘎逼就說有人連幫小朋友洗澡都是買空運來台灣的國外泉水。無論如何,我想這裏有趣的並不是「誰有錢到連洗澡都要用國外的礦泉水」,而是「為什麼乾淨這件事情竟然一值千金」?

討厭髒,就要付出代價(and, of course,  you have to pay the costs.)。這真是環保消費裡頭最有趣又最弔詭的邏輯,喜歡天然不愛化學(污染),解決辦法卻不是正視髒,解決髒,而是「創造乾淨」。
這個邏輯就好比小姪女告訴我她把家裡弄得很亂,然而,我竟然沒有直接對著妞妞說,「那麼動手打掃乾淨吧!」相反地,我卻說,「沒關係,那我們到隔壁的星巴克,那裡很乾淨(至少沒有滿地玩具)」

環境保護一旦成為商業活動,其實「髒」就隱形了,因為太多象徵「自然」的物品被創造,佔據了我們的眼耳鼻口,我們哪裡來得及認真去想清楚、看明白,什麼是「髒」。同時,真正的污染也不會浮上台面,永遠都在地下化流竄著,或許這也是為什麼環境保護是如此艱困的任務。

就像是今天早上讀到陳顯茂口述、何宗勳寫的〈茂伯的柳丁、咖啡與垃圾場〉,我才知道台南縣東山鄉嶺南村,這個原本產柳丁和咖啡的地方,即將是垃圾掩埋場。文章裡表達了村民無法接受農地附近將有掩埋場的政策,更不能接受環評專家竟然不願傾聽他們的說法。以前這種類似的新聞也很多,有一次我就聽過一個長輩看到這種抗爭的新聞,直接下的評語竟然是「應該和回饋金分不平有關」。但是,我覺得時代已經變了。十五年前,或許「乾淨」並不是商業賣點;但如今,物以稀為貴,處處充滿污染的惡地,誰不會為了捍衛自己的純淨土地撕聲吶喊。農村的農產品不僅是為了銷售,更多時候也為了自用。垃圾掩埋場蓋在農地旁邊,對這些用地下水灌溉的農民來說,是多麼殘酷的事實。就像是以後我們不再能仰賴台灣的稻米和水果,還得進口國外的稻米和水果一樣糟糕。

生產的道路是通向消費。當消費「潔淨」成為一種重要的消費動機時,消費者願意花額外的價錢購買「自然」時,一塊可能遭到污染的農地根本就失去他的生產意義了。更別提蓋在嶺南村的是要埋下水道污泥、煤渣、汞污泥的事業廢棄物掩埋場,而且掩埋場的預定地還在烏山頭水庫上游集水區旁邊。

看到台南縣東山鄉嶺南村的困境,我不禁想到嘎逼的家鄉古坑。倘若有一天,他告訴我他們家鄉蓋了大的垃圾掩埋場,我想,他帶來的柳丁和鳳梨,我可能也不會想吃了吧!

大家也可以看看木羨 犬的文章:980321我在東山鄉嶺南村的一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cy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