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去韓國之前,我只聽過這部片在澳洲墨爾本影展引發爭議,當時中國許多影片撤展,包括知名導演賈樟柯。
我沒看過這部片。老實說,新聞熱吵之前,我內心想看的機率只有五成。

不過,現在我倒是很想看這部片,一方面是因為在韓國親眼感受到的China Power,二方面純粹是想多瞭解這個議題。

話說,這次去首爾參加的會,叫做「亞洲民主化世界論壇」,基本上是在討論亞洲民主化的過程、可能、困境。
因為一直以來我非常關心緬甸人權與民主化的議題,所以第一天我參加的分組Panel是「Democratization in Closed countries」
這個Panel的與談人有,緬甸民主運動人士、圖博(西藏)流亡人士、談論北韓情況的一位教授、寮國NGO工作者、越南NGO工作者、中國人權運動人士,還有,最重要的,一位東突厥斯坦的代表~"凱舍"先生。

現在我要說的,就是這位東突厥斯坦的代表。

事實上,這位東突厥斯坦的代表並不是原定的發表人,原來那位發表人在入境韓國海關時硬生生被擋下來,並被請/帶走(調查)。最後,只有與他同行的太太得以進入韓國,來到會場。至於替他發表的凱舍先生,是他的韓國朋友則是位回族藝術家。

當天在那個論壇,凱舍先生不斷呼籲我們持續關注他朋友在韓國國門硬生生被拒絕入境的情形,他很擔心他的朋友會被送回中國,或者被不利對待;還好後來經過交涉,據說當事人平安回家了。

凱舍先生在論壇時提到,民主運動人士都被當成「恐怖份子」,他們被指為族群衝突事件的主謀,直接被冠以顛覆社會的罪刑。他認為,長期以來漢族和回族在新疆的相處上,漢人文化霸權使回族文化消逝,宗教與族群文化差異在那裡沒有被公平看待。然而,中國官方卻不曾認真想要處理這些積因,這更加深回族人在新疆感受的不平處境。而「恐怖份子(犯罪)」這樣的罪名,更凸顯長久以來,他們企盼對話卻不被認真對待的狀況。

凱舍先生的話不禁讓我想,似乎每當衝突一發生,它發生的原因總是最不重要的,因為對於只想要弭平衝突的人,找到「替罪羊」總是最快的辦法,然而一旦衝突被暫時平息,衝突的兩方反而就難以開展對話。如今,「恐怖份子」似乎是「全世界都心知肚明」,欲除之以絕後患的「反社會份子」。在這個狀況下,有權力的一方反而不會是被冠上「恐怖」的那方,而「危害國家安全」這樣的模糊罪名,多半都是當權者壓制異議份子的手段。這已經不鮮見於過去與現在正追求自由的社會中。

擁有權力的一方,面對歧異卻無法/不願對話,輸的永遠是手上沒有權力的人。

回到這部電影「愛的十個條件」。

其實,我還滿想看這部片的。我覺得每一部影片就像是一道複雜的料理,不同的食材、調味料、溫度變化,最後促成一種特別的味道。就算是好萊塢愛情喜劇,也是有人看了哈哈笑有人看了淚汪汪啊!

可是,如今,這部片子只被解讀為「美化民族分裂份子的影片」。

為什麼一部片子,只允許一種解讀,也就是中國政府的官方解讀呢?

我想看這部片。原因不只是我想知道,到底「回族」發生什麼事了?其實我更想瞭解的是,一個女人在從事她的政治與民主夢想時,她如何看待她自己與家庭的關係。對我來說,亞洲女性在參與公共事務或是政治事務時,總是只被定位在固定的合法範圍,例如「慈善家形象」、「賢內助形象」、「高學歷氣質形象」;光譜的另一端,則是一堆夾雜批判個人私領域的惡名,例如,「單身」、「醜」、「老」、「凶悍」...

當然,我也更想透過影片,看看到底什麼是中國官方所說的「民族分裂」、「真相」。

從網路上找到關於「熱比婭」與「愛的十個條件」的介紹,我覺得這部影片絕對不只是一個「關於民族分裂份子的影片」。
I rather to say, it's about someone's dream and struggle.
只要執著這點,或許中國的詮釋就不再重要了,何必為了他們單方面解讀,就將「愛的十個條件」撤出高雄電影節呢?
況且,這部片之前在墨爾本電影節就引發中國政府抗議,但是墨爾本電影節也如期播放此片。高雄電影節的主辦單位明知這番爭議也決定邀片,如今又因中國政府(國台辦)抗議就將影片撤出高雄電影節,不僅是非常失禮的作法,我甚至認為相當不尊重觀眾!!!(我在此表明我的抗議!)

更別提諷刺的是,高雄電影節將這部影片放在「人民的力量」這個單元裡。在這個單元裡,還有「Burma VJ (緬甸起義:從封閉國家來的報導)」這部我們即將在各校巡演的電影。難不成緬甸政府若發表抗議聲明,我們也要停播這部電影嗎?莫名其妙....再者,異議份子的聲音在他/她的國家社會中都不被允許發聲了,在國際社會也要被噤聲,也太不公平了吧?

我認為,高雄電影節主辦單位如果當初要策這樣的展,敢邀這樣的片,就應該堅持到底。就如同陳麗貴、陳育青導演決定撤展的聲明中所說,「與其疑懼,何不邀請憂心商機的市民一同來觀賞?沒看過影片,怎知中國所言為真?」

話不多說,來看看Trailer吧!

 

有興趣者,可參考下列資料:

  1. 熱比婭‧卡德爾〔維基百科〕
  2. 東突厥斯坦 〔維基百科〕
  3. 新疆事件延燒至墨爾本電影節 〔破世界〕
  4. 族人與家人,一個母親的痛苦抉擇〔自由電子報〕
  5. 熱比婭 其人其事 〔中時電子報〕【ps.我認為中時最後一段僅列出中國官方將熱比婭與其組織列為國際恐怖組織,並未將其他國家的說法列出,這樣不是很公道。參考資料第六點其實就提到,澳洲政府並不認為熱比婭是恐怖份子】
  6. 澳洲:維吾爾領袖熱比婭並非恐怖份子 〔法新社2009/07/31〕
  7. 羅文嘉要在台北播「熱比婭」 時間就在「十一國慶」〔NOW news〕
  8. 陳麗貴、陳育青對於高雄電影節《愛的十個方式》改變其播映方式之聲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cy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