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當媽媽以前,聽過幾位媽媽焦慮地抱怨幼稚園難選。當時我雖然打氣,但是坦白說,內心難深刻同理,總覺得那像是另一個世界的煩惱,朦朧有形卻難以感受。直到自己有了小孩之後,我才瞭解台灣琳瑯滿目的學前教育,確實夠讓人眼花撩亂、頭昏腦脹。

20130829_120857

(現在的學前教育選擇相當多元)

究竟要讓小孩「多學」,還是「多玩」? 顯然是台灣父母傷透腦筋的結。

光是幼兒園體系,就有蒙特梭利幼兒園、華德福系統、全美語教學、雙語教學;而所謂「體制外」的幼教,還有在家自學或參加共學團體。不過,時候到了,挑一個跳進去,無論是煩惱孩子玩太多、還是沒童年,孩子總是往前一步了。

小孩上學,好像爸媽上菜市場買菜,千挑萬選價格合理就OK。教育商品種類繁多,有時甚至讓人覺得,不去學校上課也無妨,反正現在,教室外的學習」正夯。身為一個孩子的媽,很難想像,連學校都沒有的情況。

八月初前往泰國的美索鎮之旅,瞭解當地的難民學前教育計畫、參觀了鎮外的「移工學校」(migrant school)、以及泰國深山中的部落學校,讓我深刻感受台灣家長/小朋友能有機會「萬中選一」,是多麼幸運且富足。因為,上述三個不同性質的學習場域得以建立,是必須集眾人之志、甚至天時地利人和才能成就的美事。

 image
(A:曼谷   B:美索鎮,再往左邊可看到緬甸前首都仰光Yangon)

美索鎮,位在泰國最西邊、與緬甸隔著一條湄河為界,從曼谷機場搭小巴一路往西北衝,六百多公里的路程得坐上七個小時。

她之所以特殊,是因為緬甸政府從八零年代開始對境內少數民族開火滅族,此區因而有九座難民營,而「美拉營」約有四萬人口,也是南亞最大的難民營。營中,八成都是為了逃離政府軍迫害而來到泰國的克倫族。

P1090504

(美拉營外的克倫婦女組織商店,售有傳統服飾與織品)

曾聽一位在難民營長大的朋友說過,能活著來到難民營的都算是大幸了。因為,為了活命倉皇往東逃,在森林中躲砲火,不少老弱婦孺不堪翻山越嶺的辛勞而喪命:遭蛇咬、染瘧疾、森林裡沒有醫療、沒有足夠的保暖衣物可抵禦山上大雨,最後能活著上岸踏著異鄉之土就是有希望。

在台灣擁有太多的我,實在難以將「什麼也不剩,只剩下家人與己命」的情境與希望劃上等號。唯一能想像的心情是,只要有孩子在身邊,一定會為他們的現在與未來努力,也必定會讓在異鄉成長的他,瞭解他的文化、他的根。

然而,可想而知,難民沒有財產沒有土地沒有自由(難民營出入有管制),營內食物還是配給制。因此,就算能給孩子現時的溫飽,也難承諾未來。

長期以來,難民營需要靠外界軟硬體援助,才能讓他們在裡面過生活。台灣的民間組織「台北海外和平服務隊」(TOPS)就致力於推動難民兒童學前教育,他們在三座難民營裡頭,蓋了四十間幼兒園,供3~5歲的小朋友上學,並提供營養午餐。一年共有4000多位小朋友能上學,學習克倫語、緬甸語、英語及其他基本知識與技能,這些是他們未來回到緬甸,或經由難民安置計畫前往第三國的裝備。

幼兒園提供營養午餐,能幫助家長減輕些許負擔,也間接鼓勵他們讓孩子就學。一餐五塊錢台幣的簡單米菜粥,僅僅是台灣平均八分之一,但光是營養午餐的餐費,一年的經費就高達380萬~450萬,而據說這幾年泰國物價飛漲,因此營養午餐也礙於經費有限,沒辦法像往日那麼「營養」了。

從零到一的學習,看見教育力量的無限大

在這裡,「辦學」很純粹,無關競爭、無關商業、不需廣告詞,有需求以及有應付需求的熱忱就足夠了。「教育」的重點,是陪伴這群在世界角落的孩子們,並為他們孕育一雙未來可以飛翔的翅膀。或許,只是在泰國、緬甸之間穿梭飛翔,也或許,飛到更遠的地方,如我那位在難民營長大、現在在英國投身人權運動的朋友。「教育」在這裡,就像零與一之間存在著無限。

在參觀緬甸移工學校的時候,「從零到一」的改變,更撼動我的心。

Prahita LC_shihling 

( 教室木板牆上的英文海報。黃士玲攝影)

在美索,至少有75個「移工學校」,75這個數字是許多關心緬甸移工的非政府組織一步一腳印探查出來且當地政府也有登記的數字,所以,數量可能更多。

之所以稱「移工」學校,是因為位居邊境的美索,吸引了緬甸人民「自行」跨越國界*,來到這個相對安定且富裕的環境。攜家帶眷來「打工」,當然是無力也無資格讓孩子進入泰國的學校就學。因此,「移工學校」並非泰國正式教育的機構,比較確切來說,像是聚落的「學習中心」,多存在於緬甸社群群聚之處。雖非政府立案學校,但近年來經過當地NGOs的溝通,泰國已允許以「學習中心」立案登記。

 20130802_161536

(泰、緬、英三語並列的告示牌,彰顯了此學校是集眾人之力的產物。
英文部分:Tak Education Service Area Office 2 ; A project of MECC.
Offically Listed Learning Center.  PRA HI TA)

20130802_161548

除了難民營內的幼兒園外,類似像Prahita Learning Center的移工學校也是TOPS(台北海外和平服務隊)協助的學校之一。很特別的是,它正是由領隊Yvonne在美索服務期間所發現的。更特殊的是,現有紀錄的75間移工學校裡,它是唯一由緬甸僧侶所設的移工學校,據說是僧侶托缽時,發現了這個緬甸聚落並去托缽募款而設,後續經費支持則由僧侶托缽以及NGO協助。

 20130802_155043

(沒有自來水,所以外國組織援助淨水器)

 20130802_160450 
(學生休息區跟廚房,裡面也有佛堂) 

現在的Prahita Learning Center已經是當地政府立案登記的「學習中心」,但早期,老師上課上到一半可是會被警察帶走的。參觀學習中心的過程,讓我想起之前碩士論文中,老一輩訪談者敘述早期緬甸僑校辦學的艱苦。

這類以移民為主的教學場域皆為不受當地政府承認的正式學校,規模小,教學設備缺乏,辦學經費來自社群內部。此外,辦學所遭遇的共同難處相同:會被政府取締。比如領隊Yvonne就說,之前老師被警察抓走,TOPS工作人員就要去「救」他們回來。

類似情況也出現在早期緬甸華校,比如之前一位緬甸華僑阿姨就說,他們上課有兩本課本,一本是國立編譯館的課本,一本是佛經,因為只要有人來盤查,他們就要把佛經拿起來蓋在課本上,偽裝成在讀佛經(六零年代緬甸政府不允許華語教學,但佛教是緬甸國教,所以可以看中文佛經),而早期不少緬甸華校還在廟裡面/旁邊。但是,美索的移工學校跟緬甸華校不同的是,移工學校教育資源的取得來源是美索當地的NGOs,而早期東南亞華校的教資(中文教材)則來自台灣與中國。

20130802_154643

(教室外的大佛,據師父說現在的屋頂是日本的NGO蓋的)

20130802_154751 

(自然光教室:一個隔間兩排桌,高低年級一邊一排,同時同處同一個老師上課,強吧!)

20130802_154734
(教室外會貼英文與緬文海報,這是緬文的)

看完上面的校舍建築,一定有人以為學生數不多。

其實,Prahita總共有幼兒園~四年級,共153個學生,而老師總共8位。更讓我眼珠子快掉下來的是,幼兒園只有一位老師,要顧53個小朋友。光是我先生跟我顧一個小怪獸,兩個人都喊吃不消了,一位老師竟然能顧53位小朋友,想必那邊的怪獸比較溫馴(笑)

由上可知,師資實在很缺乏,經費當然也是缺乏,因為校方會接送較遠的小朋友上下學,而泰國的汽油又比台灣貴(95一公升相當台幣40元),只能說還好有TOPS跟其他國際組織的協助,不然在異地辦學,靠一位師父撐起這些異鄉子弟的未來,真的很辛苦!

 Prahita PG_shihling

(操場?遊戲場? 黃士玲攝影。)

「讀書愛用心,一字值千金」

有句台語諺語是這樣說的:「讀書愛用心,一字值千金」。古早人講這句話,等同於國語「書中自有黃金屋」。不過,從比較現代且切合時事的角度來看,應該是這麼翻譯的:「唸書很花錢」。

也就是因為這樣,教育資源在偏遠的山區總是不如平地,普世皆然。或許,政府也是會偷偷計算投資報酬率的。美索之旅的第六天,我們來到美索鎮北山區Krakee部落,約五個小時的車程,而其中四分之一全是顛頗的泥巴山路,停好車之後,還得下車用走的走半小時。

P1090529
(左邊很多外地客聚集門口的高腳屋,即是部落裡的7-11)

P1090536
(當地小朋友購物中)

Krakee部落是泰國的克倫族,是泰國的少數民族。該部落的學校也是TOPS的合作學校之一。為什麼他們明明是泰國人,辦學卻要國際組織幫忙?原因,就在於部落位處偏遠。因此,台灣的TOPS跟美索當地組織TBCAF(Tak Border Child Assitance Foundation,達府邊界兒童援助基金會)共同合作,在偏遠山區辦學。

所謂的偏遠地區,已經超乎台灣的想像了。因為,我回台灣後,跟一位朋友聊到部落之旅,我說:沒有自來水沒有通訊沒有電,對方就直接先叫:沒有電!?

P1090657

(房子右邊的太陽能板,是電力來源/但設備的電池有壽命)

係低!一家戶只有兩盞燈泡,而且還會滅。甮想手機找插頭插電這種事,一到晚上,就是伸手不見五指那般黑。

雖然如此,但是在山上的人們過得很好!!!

他們說,大自然就是他們的SUPERMARKET,要什麼有什麼,不會餓到!團員們離開部落回到平地、甚至回到台灣,大家念念不忘的就是在山上三天自給自足的生活**。

P1090587
(摘野菜當晚餐)

 P1090551
(餐前水果自己找自己採)

 P1090595
(摘野菜當然是有專家帶路,戴帽子的是部落長老)

然而,在基礎設施如此缺乏的地方,就算政府來蓋學校,老師也難找,就算有校有師,學生畢業後要到千里遠的地方繼續下一階段學業,也不可能辦得到,就算學生願意,也難有家長能負擔的起四輪傳動車一天得開五個小時的油錢接送(光是接送,農事都不用顧了!)。

P1090696
(我們在操場陪全校小朋友遊戲,小朋友年齡層很廣)

P1090701
(有些小朋友是陪哥哥姊姊來上學的)

就像16歲的巴基斯坦少女瑪拉拉所說的:「只要有書、筆、學生和老師,我們就可以改變世界」。偏遠山區的孩子,中斷學業的可能性太大,受教權也是基本人權,既然泰國政府無法靠一己之力幫忙他們,那麼全世界就來幫忙這些孩子。

  P1090727

(幼兒部:「班長」帶頭複習?)

P1090732P1090731
(乖乖依序念字母表:最左邊是ABC,接著是克倫字母,然後是泰文)

作為「部落觀光客」的台灣俗,語言不通文字不通,我們能作的很少,帶動唱,發發糖果,陪陪可愛的孩子。

還好,有TOPS在那邊幫我們默默照顧這些孩子的學習需求。

還好,我們有上山去看他們,因為,他們也很努力在瞄我們,互相看來看去,越看越開心,暫時難到外地,有外地人很新鮮,老師們也很嗨。

在這樣表面上看似匱乏的地方,卻讓我們發現他們的富足。

在這樣需要外界幫助辦學的山上,讓我們重新瞭解,「學習」原來是可以這麼快樂的!

或許,這就是台灣教育最需要跟他們學習的地方吧!

 

P1090717

 --------------------------------------------------------------------------

* 用台灣的俗話來說,就是非法偷渡。但對我來說,國界只是人為的無形區隔,只要人有能力流動,何須因此將其冠上污名。

** 關於山上部落的趣味與心得,我會另外再寫一篇文章。

arrow
arrow

    nancy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