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ICT0054.JPG 
(↑ 從小到大,好幾次在恆春「海邊」度過中秋節。)

中秋節前晚,想著颱風要來不來的同時,走在街上已經感覺一點涼意。

為了避開人潮車潮,從大學起的中秋節,我幾乎都在前一個週末回家,所以每年中秋節我幾乎都在宿舍或租屋處聞別人的烤肉香。

小時候中秋節在頂樓烤肉放沖天炮的日子已經很遙遠了,很多一如往常的習慣都不再有人想刻意安排,最後,中秋佳節的氣氛只剩下回家和爸媽吃個晚餐,還有回家時手上提的月餅。「我帶了月餅回來」,短短一聲,像是早上被賴床鬼按掉的鬧鐘鈴聲一樣短促。

小時候的中秋節等於烤肉、放煙火、吃柚子。沒有了烤肉放煙火,我突然想仔細想想,中秋節的意義是什麼呢?

在爸媽瘋狂迷上「海釣」的時期,中秋節意味著東北季風來臨,月亮高掛宣告夏天結束,那個屬於夏天的瘋狂海釣活動當然也不能繼續了。將近二十年前我爸和我媽迷上出海海釣,三更半夜夫妻倆常扛著大冰箱、超長釣竿、一堆我完全提不動的鉛塊和發電機飆到雲林或者恆春的海港和船東會合,然後在天微微微微亮之際出海。

這情節聽起來還真像童話故事裡的打獵人家,獵人家庭必須努力在下雪以前儲存冬天的糧食;而我爸媽則是整個夏天在海面上釣魚回家存貨。也因為他們太愛釣魚了,所以我家竟然還有一個專門凍魚獲的大冰箱。

印象最深的魚獲是有一次,我爸媽回家之後神秘的打開釣魚冰箱,然後從裡面抓出一尾...小鯊魚!我第一次看到鯊魚,那大概是我手臂那麼長的小鯊魚,我永遠不會忘記他天空藍的眼睛,那眼睛的顏色完全證明了他不屬於陸地,而是屬於天空和大海。還記得那時候,我想用一隻手把他從冰箱拿起來,卻發現他還挺重的,得用兩隻手才拿的起來。
除此之外,更酷的魚貨還包括曾經有一尾和我弟頭一樣大小的魚(當時我弟好像才國小),或者大如籃球的河豚(我爸媽只是要讓我們看看而已,他們不會料理,也不會作標本,最後那河豚下落不明)。

夏天就是爸媽南征北討的時節。每次他們出海一趟,回來後總是被反射陽光的海水曬到滿臉通紅,我們看著他們的魚獲聽著他們講這次出海看到很多海豚、看到比房子還大的軍艦、幾乎開到菲律賓外海、半夜有超大的豆腐鯊磨他們的船身、外海的浪有一層樓那麼高、或者是這次到「紅士(蘭嶼的台語發音)」....,一次一次的我們看著冰箱裡那些七彩繽紛、奇形怪狀的深海魚,然後聽他們兩說那些有的沒冒險故事,不斷往我和我弟的靈魂裡注入愛好自由的因子。

不過,他們所有的旅行和冒險,到了中秋節都是一個結束,深海魚是非常「全球化」的動物,夏天隨著洋流流到台灣邊,東北季風來之前就先走了。我猜啊,大概是太冷了吧~~(我瞎掰的,要考基測的同學請不要把這種答案寫在生物或地理試題裡!)

當然也不是說,中秋節之後釣客就要收桿了。中秋節過後,也是有不怕東北季風的魚啦,有一種叫做白毛,真是奇怪的魚。記得有一次和爸媽去鵝鑾鼻釣白毛,結果來了一個小瘋狗浪竟然把所有釣客的冰箱打翻,而且當時我的隨身聽也瞬間海葬,幸好沒人被浪帶走,算是大幸。不過釣了一整天的白毛,一箱箱又被浪帶回海裡,實在也很慘。(我爸媽當時非常慶幸,我跟我弟在前三十秒正好跳開那個被瘋狗浪打上來的珊瑚礁,到隔壁的珊瑚礁上面要去抓螃蟹。驚險)

冬天釣魚真的是有趣的經驗。正是因為東北季風呼呼吹(真的有夠冷),所以反而要「借風使力」在釣線上綁一個裝滿空氣的塑膠袋,讓餌線像氣球一樣被東北季風吹到很遠的地方,「偽氣球」最後會落在海面上,這樣的釣法可以釣冬天多在淺層活動的浮面魚種,好像白帶魚也是一種(其實我也忘了到底要釣什麼魚)。

仔細回想,中秋節烤肉這種節目真的在我家很不流行。中秋過節,反而有好幾次是在海邊度過的記憶。一次中秋節去墾丁露營,結果遇到秋颱,睡覺睡到一半被老爸喊醒,後來大家棄帳睡在車上。那時候隔壁頂帳棚裡面是兩個外國人,他們睡到一半雨水不知為何滲到帳棚裡,據老媽說他們半夜逃離營地。

還有一次中秋節,我爸媽晚上磯釣,我們全家就睡在超級超級大石頭上(一兩層樓高那種大石頭)。現在回想起來還滿浪漫的,月亮就在頭頂,風很涼,也沒有蚊子,一開始覺得海浪聲很吵,不過醒來的時候看到日出還有聽到海浪聲,整個人就醒了,一點也不想賴床。還記得那次釣魚,我最怕掉到鰻魚,偏偏鰻魚一直找上我的釣竿。結果每次只要於上鉤,我就開始喊爹喊娘的,看上鉤的鰻魚在那裡掙扎把自己和釣線纏在一起,漫無目的的掙扎,到最後卻把自己纏死…...真是….噁…

想想小時候我爸媽帶著我們四處「野外求生」的經驗,真的覺得很刺激。現在我跟我弟都還很回味和我爸媽一起去露營、海邊釣魚的日子,還好小時候不是很挑剔,爸媽怎麼玩我們就跟著,住飯店的機會實在很多,不過兒時回憶中的那些與眾不同的超酷體驗,下半輩子應該很難有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cy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