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F3129 2006年夏‧上海美術館外

 

Enounter(遭遇/遇見)作為一個「場面」,總是常常引發人類學家大作文章,例如就有學者把部落社會裡住民與殖民者的遭遇情境,住民看到攝影機的反應的紀錄寫下分析,並且擴大成理論。總之,encounter好像是一支筆,只要被人類學家握住,就忍不住長篇大論。

作為一個還滿想當人類學家的插班生,也正好論文就是用encounter談起,說我與緬甸僑生的遭遇如何改變我的一生(我還沒那麼愛當小明星啦,不過一方面也可以說我生平中第一位僑生朋友Y還真是我的貴人)。

以上皆不是重點,重點也不是我很愛交朋友。不過,「交朋友」真的可以讓人看到全世界,這倒是真的,出外真的是要靠朋友。以下,就是要講一件今天發生的事情,事情和中國朋友有關係。

話說,今天傍晚賴床起不來的時候,嘎逼在我耳邊大叫,「快起來領妳第一張聖誕卡,妳一定會起床的」

那是一張印著自由女神大臉的明信片,照片下方還寫的大大的NEW YORK兩字。我想,啊,是X寄來的,他是我現在唯一在紐約大學唸書的朋友,是個中國人,2006年夏天在上海一個學術場合遇到。當時頗談得來,總是互相鼓勵繼續作大夢,因此每年我們都會用明信片和對方聯繫。明信片內容總是簡單問候,還有交代生活狀況。

聽起來一切沒什麼值得書寫之處。不過重點來了,中國朋友在收件人地址上寫著「中國台灣台中市…」

嘎逼一邊語帶玄機要給不給我看的同時,也一邊唸著以上那幾個字,原來這就是他認為我一定會醒來的絕招。果真!

看到明信片的時候,這幾個字狠狠地讓我呆了好久。我和嘎逼某些神經都被觸動了,特別是,你們也知道最近台中市開始交通管制,因為「陳雲林要來」。

其實我本來對他來這件事情並不是很在意,腦子只想到之後得繞道的層次而已,整個腦袋瓜要認真當成一回事的部分完全沒開機。

我一直無法接受我朋友怎麼在我的地址前面加上那幾個大字「中國台灣省」,禁不住喃喃自語地說,「以前他在中國寄給我明信片都不會這樣寫耶,怎麼搞的出國反而整個民族熱情都被撩起來了…」,類似的呢喃我大概講了四次吧。

→不過後來我找出以前收到的明信片,赫然發現地址欄也寫著「台灣省…」,只是因為以前台灣也有省,所以我整個忽略了「台灣省」背後的不同意涵。

更妙的是,朋友的明信片上同時寫了中英文版本的地址,但是偏偏英文版本就是這麼簡潔,結尾只有:Taizhong City, Taiwan

我好想知道,他使用中文的邏輯和英文為什麼在我看來有一個頗大的落差。

但是其實,我還更想知道的是,啊,能不能有人現在告訴我,要怎麼回這樣的明信片。

看內容都還覺得真摯,但是一看到右邊的地址欄位,內心一股莫名其妙的不知所措就上來了,非常不蘇湖 >.<'”(非常不舒服)(sigh,我以為他「放洋的」高知識份子經歷,會有一點不一樣的眼界。)

Beijing (2004 夏‧北京‧漂亮的頤和園迴廊)

我在想,到底有沒有辦法存在一種我所認知的「中國朋友」?

對我來說,「中國朋友」= 朋友,他的國籍是中國人。就像我的「德國朋友」、「英國朋友」、「緬甸朋友」…(雖然我也不喜歡用民族國家作為分類邏輯)

不過,如果我們同一國,那就應該不會存在這個東西。我很少說我朋友是「彰化朋友」,「桃園朋友」,「花蓮朋友」…

怎麼分都不對勁,麻煩透了。有時候很羨慕那種可以大喇喇寫上「中國台灣」的人,都不用思考別人對於這種分類暴力的感受。

我該也回他明信片,用中文祝他佳節愉快?

還是用英文寫,祝他佳節愉快?

還是,不回?

還是像我老弟建議的,就把明信片上面的中國用紅把劃個大叉叉,寄回去給他?(不過就算這樣做,我也會附上一張聖誕卡)

還是,………

要怎麼作才好,竟然在我腦裡盤旋了一整晚。

 

其實以前去中國旅遊也不是沒遇到類似情境,計程車大叔硬要聊政治,我也都默默讓他說我們兩邊本來就是同胞之類的話語啊。不過,現在在自己家裡,內心的一些自由意志還真不想要有半點妥協啊~好像不傷他們情感,就要折損自己的情感。吼~~~~

結論是:此刻,真是拿中國朋友沒半點辦法啊!

 

2004 ShanXi  

 

 

 

 

 

 

(2004 夏,設於山西五台縣 /閻錫山故居 /漂亮的雕花裝飾)

 根據wiki, 閻錫山是1910~1920年代重要北方地方統治者 
小時候歷史課本裡管他叫「北洋軍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cy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