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1010663.JPG    

   

幾年前商管領域開始行銷「人脈存摺」這詞,震撼了向來崇尚隨緣的我。

對我來說,朋友就是朋友,隨緣而聚首,可能因時間、空間或其他事件而分手,緣盡了就默默散席,有時候再度碰頭,重逢是充滿驚喜的回溫。我並不是積極經營友誼的人。也因此,在我心裡,好友多半都是老友,經得起時間考驗、一個眼神默契就會回來、話匣子一開就關不起來的那種。那種熟稔,很難靠刻意經營,也很難被時間抹滅。

開始使用臉書之後,門子串來串去,名單上也多了好大一串只聞其名、一面之緣、半生不熟的「好友」。彈指之間,可以看到每個人內心的小世界,一日動態牆看個四、五回,就可以編織起議題多元繽紛的社會,這真的是臉書的好處。但是,我也赫然發現過去那個緣盡席散的時代已經被臉書終結了,這對向來懶得學習怎麼經營人脈銀行的我來說頗為頭痛。在冗長的朋友名單還有邀請通知裡,同時存在著過去、現在、未來的朋友們,而,要開始對這麼「一堆」朋友進行分類,非常讓我困擾,甚至可以說抵觸我與人交往的原則。

記得研究所的時候,一個朋友曾對我如此懶散於經營人脈頗有微詞,認為這表示我不很積極要在社會上生存,盡是固執著自己不認清現實的幼稚。朋友對我示範他如何分類周遭朋友,然後迅速確實的把他朋友與朋友之間的恩怨情仇都展覽給我看,我瞠目結舌之際,總算曉得為何他總是能對學術八卦信手拈來全不費功夫,因為一個抽屜一張床,早就都擺得好好的,要與新朋友認識不難,只要像玩跳棋一樣,這個抽屜不行換下個抽屜,總是會有一個抽屜有關連。

有辦法對認識的人進行分類,想必是種能力,也是一種樂趣,但我還真的無此能力。

我很懶得去思考誰跟誰有關係,誰有什麼用途,也懶得去把A朋友跟B朋友連結,如果他們有所連結,大概就是在我也存在的某個時空中,因為某事聚首,然後我們都認識了。很local也很老派,但是我覺得朋友就是這樣啊!所以,我對臉書上朋友名單的分類功能,真的是摸不著頭腦,後來總算勉強找出一些密友,但我的動態也總是分享給所有朋友,早知如此當初不該費力設定密友圈。

不懂分類的人,也肯定沒有delete的功夫。我非常佩服那種可以把朋友用過即拋的人,因為他們很有效率、很會利用資源。雖然我和我的朋友們會有分離的時刻,但我總是覺得還會聚首,很會分類的人其實只有靠自己的邏輯和目標在交朋友,所以在我人生中,也有好多次被這種朋友拋棄過,然後我好久之後才回神,原來不是緣分盡了,而是我無用了。

儘管有人告訴我,費盡心思管理朋友有其道理,但我始終無法被說服。我很浪漫啊,我覺得「交朋友不該費力氣,跟真朋友吵架傷神才夠勁」,這才是朋友啊!

說到底,我不適合現代科技啊,它會泯滅我的人性。
 

arrow
arrow

    nancy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